早在幾年前,我就常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看到這樣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照片:窄小的街巷、別致的房子,全都被粉刷成各種藍色,其中或點綴著明艷的盆花,或出現(xiàn)幾只慵懶的小貓,濃郁的阿拉伯風(fēng)情使人一見傾心,不由對此心生向往。迫不及待地查看照片出處,不是印度,也不是希臘,地名是一個看了也不知曉的單詞叫“Chefchaouen”,經(jīng)查實,才知道這是北非摩洛哥小城“舍夫沙萬”。喜歡藍色的我,當(dāng)時就把摩洛哥列入了旅行清單,這一簡單的理由,比探訪撒哈拉沙漠,尋跡三毛等旅行目的都來得更直接,純粹是“怦然心動”。
舍夫沙萬是摩洛哥北部塔扎-胡塞馬-陶納特大區(qū)的一座山城,由于地處山區(qū),加上摩洛哥整體基礎(chǔ)設(shè)施較為落后,想要造訪這座藍色之城絕非易事。相對方便的路線是先坐飛機抵達大城市菲斯(Fez)或丹吉爾(Tangir),再乘坐3個多小時的汽車前往舍夫沙萬,途中山路十八彎,會令不少暈車的乘客苦不堪言。
摩洛哥旅行的第七天,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舍夫沙萬。在走過人生百態(tài)的馬拉喀什和古老厚重的菲斯,一路上被一些當(dāng)?shù)厝舜钣樇m纏,甚至欺騙,心中其實已對這個國家產(chǎn)生了抵觸的情緒?傻诌_舍夫沙萬后,客棧老板對我們送上熱情而純樸的笑容,瞬間又產(chǎn)生了莫名的好感。
我們的酒店位于古城外,要去古城需要步行穿越新城區(qū),正常行走大概15分鐘才能達到。當(dāng)然,對于喜歡攝影的我來說,碰到如此新奇的小城,自然不由自主放慢腳步,邊走邊拍,花了近2小時才走到古城。
爬上一段陡坡,便來到舍夫沙萬古城區(qū)。沿途碰到的人大都面帶微笑,沒有搭訕,沒有尾隨,我們終于放下心理戒備,不必緊張兮兮地提防小偷和騙子,輕松品味這座藍色迷城,傾聽歷史的呼吸。
然而說實話,如果沒有藍色,舍夫沙萬也就是摩洛哥一個普通的山間小鎮(zhèn),其建筑本身比起菲斯古城的厚重精致,略顯粗糙平庸。但因有了這一抹藍,舍夫沙萬搖身成為世界三大藍城之一。置身于古城,就像來到了一個神秘的“藍精靈”世界,目及之處,藍色是這座小城的主題色彩。
從清晨到傍晚,因為光線的不同,舍夫沙萬都散發(fā)著迷人的魅力。相對我更喜歡舍夫沙萬的清晨時分,這是探索藍城的最佳時機。趁著其他游客們還在夢鄉(xiāng)的時候,自私地擁抱小城與生俱來的寧靜,隨手一拍都是一張大作,這絕對是每個攝影師不可錯過的選擇。
這里的小巷,百轉(zhuǎn)千回,卻又殊途同歸。因為古城本身較小,縱然巷子繞來繞去,看起來像迷宮,但只要一直走下去,總能走上正道。三三兩兩的本地人在小巷間悠然踱步,擦肩而過,驀然回首,他們便已消失在下一個轉(zhuǎn)角處。真正讓人感到興奮的是,古城這些藍色空間,每一步都可堪稱移步換景,隨時都有柳暗花明般的驚喜撲面而來。
這不,在某個小巷轉(zhuǎn)角就偶遇到這“藍色海洋”中的色彩繽紛,這些不是藝術(shù)品堪比藝術(shù)品的裝飾,其實是一戶人家的木門和墻壁,奇特的文字和花紋,由各種色彩組合而成,遠看像一塊摩洛哥花地毯,比起畢加索和康定斯基等抽象畫家的畫作,這更多了一些生活味兒,我想如果這些畫家能穿越至此,一定也會被這些圖案打動。
舍夫沙萬的藍并不是同一種藍色,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之前見過或未見過的藍色:普魯士藍、群青、湖藍、天藍、酞菁蘭、深藍、淺藍、粉藍……各種藍色肆無忌憚地在這鋪展蔓延,就算學(xué)美術(shù)的我也不能完全準(zhǔn)確地辨認,不過這都不重要。在藍色的民居中,墻壁或門口,通常會擺上一些綠色盆栽,而五顏六色的花盆成為其中最奪目的點綴,這一處經(jīng)過精心設(shè)計的人間天堂就像一幅幅藍色主調(diào)中夾雜著各色裝點的抽象畫,又像一幅幅藍色的夢境,顯現(xiàn)了當(dāng)?shù)厝说乃囆g(shù)才華和浪漫品質(zhì)。
說到這里,肯定有不少人好奇,為什么要全城都涂成藍色?這里坊間流傳著不同的說法,有人說是崇拜神靈的宗教行為,也有人說是為了驅(qū)蟲防蚊。
當(dāng)然,我更愿意相信起初是為了驅(qū)蟲防蚊,后來藍色便成了小城居民的最愛,藍色迷城順勢而生。就算作為游客來說,無論是看網(wǎng)上的圖片,還是親臨其中,我想應(yīng)該沒有人不會被這醉人的藍色所吸引、所著迷。
追溯舍夫沙萬的歷史,在15 世紀晚期,西班牙的摩爾人逃難到這里并定居下來,成為這里最早的居民。后至16 世紀舍夫沙萬曾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,獨立成一個王國,但好景不長,不到100 年就被摩洛哥蘇丹打敗,并成摩洛哥版圖。再到后來的19世紀,舍夫沙萬發(fā)展成為穆斯林宗教極端主義的中心,在1920 年被西班牙占領(lǐng)以前,這里不對任何外國人開放,尤其是直布羅陀海峽對岸的基督教徒,那時的舍夫沙萬還是沒有顏色的。
走過摩洛哥幾座城市,我深深感覺到舍夫沙萬較之卡薩布蘭卡、馬拉喀什、菲斯等都要好得多,這里寧靜悠閑,民風(fēng)淳樸,舍夫沙萬才是摩洛哥該有的樣子。但如今整個摩洛哥被“對外開放”的車輪越拖越快,主要城市的民風(fēng)早被銅臭熏心,已經(jīng)不再淳樸。而藏在北部山谷里的舍夫沙萬,還保有人們夢想中的摩洛哥應(yīng)有的一切。
清晨,漫步在小巷中,除了能碰到個別早起的居民之外,看到最多的就是小貓。它們或悠閑地席地而睡、或慵懶地閉目養(yǎng)神,或發(fā)呆,或打架。。。在小城蘇醒之前,它們是小巷里主要“居民”。
太陽升起,天色漸亮,陽光映射下的小城藍色越發(fā)透亮。巷子里的居民也陸續(xù)出現(xiàn),大人小孩都出來買早餐,慢慢悠悠,不慌不忙地開啟一天的生活。
我們慢走慢逛了整個清早,幾乎轉(zhuǎn)完了一圈古城。發(fā)現(xiàn)肚子咕咕叫,找了一家小店點了一杯咖啡和一個甜圈圈吃早餐,老板是個可愛的老頭兒。
吃完早餐繼續(xù)逛,在轉(zhuǎn)角處看到一個正在刷墻壁的婦人正在一本正經(jīng)地勞作,不敢近繞,遠遠地抓拍了一張。
小城中有不少取水處,許多居民都拿著水桶來這里接水,不曉得是不是免費的飲用水。
如今的舍夫沙萬以迷人的藍色魅惑,每天吸引無數(shù)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到訪,時至中午,古城各種店面陸續(xù)開門,游人也漸漸多了起來。
作為一個以旅游業(yè)為主的小城,舍夫沙萬的民風(fēng)還相對比較淳樸,這是難能可貴的。但是當(dāng)?shù)厝耍芏嘁琅f非?咕芘恼眨谂臄z之前最好與之溝通,否則被發(fā)現(xiàn)會造成對方的不悅。
這張圖足以說明當(dāng)?shù)厝擞卸鄲鬯{色,不少婦女的長裙也都是藍色的,身著傳統(tǒng)長裙的婦女無論置身小城何處,都絕對是一道別樣的風(fēng)景。
一個背包小哥正在小店買東西。
時至傍晚,太陽退去,小城非常涼爽。一位老人靠著路燈席地而坐,舍夫沙萬的慢生活調(diào)調(diào)就是這么無處不在。
小城的店面大都是兜售旅行工藝品的,有特色的草帽和皮包,也有摩洛哥和舍夫沙萬元素設(shè)計的冰箱貼,大部分商店都沒有店名,有的甚至就擺在彎彎曲曲如迷宮般的石板臺階路邊。
摩洛哥的皮制品聲名遠揚,如果入眼,女士們挑一個這樣的特色小包也相當(dāng)不錯。
還有各色染料,好“色”的我,每每看到都忍不住要拍一下。
夜幕降臨,舍夫沙萬的夜生活漸漸開啟。沒有喧鬧,沒有人潮,小城的夜晚鬧靜剛好。
|